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热点精讲 > 【第343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第343期】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

2024-01-30

一、热点链接

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二、深度解读

★金融强国的基本内涵

金融强国是指一国金融体系的实力和影响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金融强国具备下列基本特征:金融强国必然是经济强国,据专家研究提出,经济强国的一个基本条件是GDP占全球比例至少在5%以上;本国货币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其货币政策影响全球;具有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金融集团和国际金融中心;要有发达的金融基础设施;要有稳定的金融法规;要有与金融强国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为什么说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秉持系统观念分析经济金融现象,对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总书记明确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金融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肌体”与“血脉”的比喻,生动刻画出经济与金融休戚与共的关系:金融体系将作为国民经济“血液”的货币资金输送到经济“肌体”当中,服务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肌体的健康反过来也为血脉畅通提供了坚实基础,为金融业的繁荣创新创造出大量需求。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这就意味着在经济和金融的循环流转中,实体经济发展是根本,金融服务是支撑。一方面,金融之于经济,起到的是服务性、支撑性的作用,通过利用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媒介功能来引导储蓄资源跨主体、跨空间转移,并且将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助力经济繁荣与稳定。另一方面,经济之于金融,起到的则是决定性作用,是决定其能否兴旺强盛的第一性、主导性、基础性因素,没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和稳定的经济运行作为根基,金融发展便无所依托,就成为无本之木。

★为什么说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正当其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加强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推动金融事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近年来,我国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金融业增加值占比不断增长,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提高。金融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满足人民群众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取得重要进展,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银行业资产规模位居全球第一,股票、债券、保险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外汇储备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从国际竞争力上看,我国离金融强国尚有差距。我国金融体系“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问题依然存在,面临着金融行业结构不够均衡、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等挑战。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首次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既是表达了对前期工作的肯定和自信,也为金融业下一步发展指明方向和目标。

金融改革发展事业稳健前行,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普惠金融走在世界前列,金融业运行总体平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健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金融领域制度改革持续发力;金融市场展现出更为开放的姿态,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金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推进强国建设中,金融的作用更加凸显。无论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都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作为强有力支撑。必须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我国金融“强起来”,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如何理解“八个坚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重大战略论断,并凝练出“八个坚持”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即: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八个坚持”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精髓要义,为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方能彰显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体现金融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切实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同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道路区别开来,这就要求金融系统必须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摆在最高位置,为提高民生福祉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发展必须植根于实体经济,通过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媒介功能来助力经济繁荣稳定,并且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进程中实现金融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表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必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就必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创新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供给侧实施变革,激发活力,推动金融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好发挥金融连接供求的桥梁和组织资源的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就是要正确处理金融开放和国家安全的关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在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同时,强化重大风险领域和重大安全威胁的应对与处置,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要在实现经济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前提下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以稳定立大局,以进取谋未来,努力实现金融发展既“稳”且“进”。

★金融领域的矛盾问题

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五篇大文章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是对传统金融功能的深化,是新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金融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可以实现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打造好金融生态圈,进一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科技金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要素。科技金融是因科技创新而产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将资源从原有的生产领域配置到科技创新领域,以实现创新链、资金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结合,这一过程离不开科技金融这一“活水”的引领。近几十年,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财政引导、金融支持、风险规避等多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科技金融体系。当前,我国对科技创新投入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资金以及传统的信贷服务,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的多样化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必须加快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推进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的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成本分担和风险补偿机制建设,为经济发展打开创新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绿色金融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金融领域的具体运用。绿色金融是连接金融产业和环境产业的重要桥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迫切要求。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情况纳入金融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资金要素的配置带动经营主体采取绿色低碳发展手段,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平衡。在政策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梁五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思路是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梁”指的是金融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与市场定价“三大功能”,“五柱”指的是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与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这“五大支柱”构成了我国绿色金融的重要支撑。在实践层面,我国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绿色市场蓬勃发展,全国范围内已有十个地区被列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普惠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金融体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以人民为中心金融体系的普惠性,意味着金融服务普遍惠及各个金融需求群体。从库兹涅茨曲线看,改革开放初期,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的收入差异呈现出不断扩张的态势。金融机构会更倾向于在具有较高预期收益和较高偿还能力的城市投资,单向的资金流动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这是一种“分流式”的金融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要建立“包容式”金融制度安排。普惠金融系统就是这种“包容式”金融制度。从全球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把普惠金融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多个发展中国家组建普惠金融联盟;二十国集团和世界银行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探讨普惠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普惠金融作为我国重要国家战略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秉持普惠的原则,通过制度、组织和机制创新,下沉金融服务机构,以满足小微企业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全方位融资需求。

养老金融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问题。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预计2050年我国老龄程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超过欧洲人口总和。从国际经验来看,应对老龄化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与其他产业不同的是,养老产业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兼顾政策性和市场化手段发展养老产业金融。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金融创新主要集中体现在养老金金融领域,金融创新很多都是为养老金专门设计的,如零息债券、抵押担保债券、投资担保合同等都是通过金融活动来满足多元化的养老需求。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养老金体系有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个覆盖范围广泛、多方主体参与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即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单位主导的职业养老金制度、国家税收优惠支持下个人自愿参与的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未来,广大金融机构应通过不同渠道,及时跟踪了解居民的养老金融投资偏好,针对多层次养老财富管理需求,开发真正符合养老需要的长期金融产品,引导国民进行有效的养老金融投资。

数字金融是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具有金融和科技双重属性。就金融属性而言,数字金融是一种集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一体的多功能融资方式,是传统金融业务在互联网上的延伸。就科技属性而言,数字金融是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行业的产物。数字金融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从2008—2023年,我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从不足3900万户,增长至1.7亿户,面对中小微企业的大量涌现,传统金融模式难以有效满足随之产生的海量金融服务需求。近年来,中国数字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数字技术的长尾特征意味着,在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下,大科技公司能够为大量客户提供服务。未来,我们要不断优化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科技为基础,构建安全、合规、统一的数据要素平台,推动数字金融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服务。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金融系统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些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来之不易。同时要清醒看到,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有的还很突出,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格执法、敢于亮剑,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把握好快和稳的关系,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严防道德风险;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

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的作用,做好统筹协调把关。发挥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发挥好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委的作用,落实属地责任。要坚持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要在金融系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要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为金融业发展保驾护航。

会议强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自觉贯彻落实。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强优质金融服务,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加大政策实施和工作推进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精神

1月1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我们要坚定自信,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

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这就是: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几条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么看、怎么干,是体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整体。

总书记强调,金融强国应当基于强大的经济基础,具有领先世界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具备一系列关键核心金融要素,即:拥有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总书记指出,要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关键在于金融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加强协作配合。在市场准入、审慎监管、行为监管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法,实现金融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地要立足一域谋全局,落实好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风险处置过程中要坚决惩治腐败,严防道德风险。金融监管是系统工程,金融管理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等都有相应职责,要加强监管协同,健全权责一致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严厉打击金融犯罪。

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要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精简限制性措施,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规范境外投融资行为,完善对共建“一带一路”的金融支持。要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要守住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底线。

总书记指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要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积极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做到:诚实守信,不逾越底线;以义取利,不唯利是图;稳健审慎,不急功近利;守正创新,不脱实向虚;依法合规,不胡作非为。

总书记最后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坚持经济和金融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