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热点精讲 > 【第190期】全面依法治国

【第190期】全面依法治国

2022-08-04

一、背景链接

2022年7月2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十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


二、深度解读

★法治建设历程

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四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进行研究,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我们完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我们推进重要领域立法,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立国家监察机构,改革完善司法体制,加强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军,推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纠正一批冤错案件,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依法治国历史性成就

(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地位全面确立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此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并系统论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等根本性问题;提出并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立场性问题;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等战略性问题……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研究解决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压紧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依法治省(市、县)委员会全面设立,加强各地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上下协同,确保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一规划两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建设开启了新征程。

(二)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

宪法实施和监督全面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推进。编纂民法典,制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许安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加大立法修法力度,取得重要的进展和成果。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压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示范创建和督察……各地建设法治政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执法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深化以司法责任制为重点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纠正冤错案件,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更加有力。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过程中,坚持“应听证尽听证”原则。

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者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居第一位,这表明了公民对法治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三)法治保障和服务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

完善法律法规、出台意见,加强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法治保障。

坚持依法防控疫情,有力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健全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法律制度,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为打赢“三大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有效法律服务。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加优良的竞争环境。甘霖介绍,这十年来依法查处垄断案件794件,不正当竞争案件23.4万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3822件,及时预防和制止平台经济、医药、公用事业等领域的竞争违法行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政策文件468万件,纠正废止排除限制竞争的5.3万件,有力促进了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营造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持续深化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依法保护创新创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之路。2013年以来,制定惩罚性赔偿等21件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12项司法政策,集中发布一批典型案例,依法制裁恶意侵权,营造了开放、公平、公正的科技发展环境。

此外,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有效维护了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全面依法治国形势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抓住法治体系建设这个总抓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我们已经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顺应事业发展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全面加以推进。

★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集成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历史性贡献,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唯一正确道路等根本性问题,推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奋进。

二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等重大问题,顺应人民群众的法治新需求、新期待,持续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等战略性问题,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付诸伟大实践。

四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抓手、首要任务、工作布局、重点任务等全局性问题,擘画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和施工图。

五是提出并系统论述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等关键性问题,保障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六是提出并系统论述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等重大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十一个坚持”

一要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通过法治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效实施。

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三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四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都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就包括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五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六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以良法善治保障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要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八要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继续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加快构建规范高效的制约监督体系。要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九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国内治理和国际治理,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要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有效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综合利用立法、执法、司法等手段开展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要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法治专门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教育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十一要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全面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法治体系短板和不足

法律规范体系不够完备,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相关法律制度存在薄弱点和空白区;法治实施体系不够高效,执法司法职权运行机制不够科学;法治监督体系不够严密,各方面监督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法治保障体系不够有力,法治专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涉外法治短板比较明显,等等。这些问题,必须抓紧研究解决。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要坚持法治体系建设正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定性,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晰、立场特别坚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体系建设全过程。

要加强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重要领域立法,加强民生领域立法,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要发挥依规治党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保障作用,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的格局。要抓住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提高立法效率,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各级立法机构和工作部门要遵循立法程序、严守立法权限,切实避免越权立法、重复立法、盲目立法,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要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绝不容许利用职权干预司法、插手案件。

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个目标,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健全执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运行机制,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要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加强对立法权、执法权、监察权、司法权的监督,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要完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等法律服务队伍,深化执法司法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要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继续依法打击执法司法领域腐败,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

要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强涉外领域立法,推动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要把拓展执法司法合作纳入双边多边关系建设的重要议题,提升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要加强法治理论研究和宣传,加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落实到各法学学科的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要加强对律师队伍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遵守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等从业基本要求,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要把推进全民守法作为基础工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阐发我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各级党委要担负好主体责任,聚焦重大部署、重要任务、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主动担当作为,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齐抓共管、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法治化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

2021年,政法战线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常态化扫黑除恶、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各级党委要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政法工作的突出问题,支持政法各单位依法履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提供有力保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华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议》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华法系影响日渐衰微。与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不同,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后,不少人试图在中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时借鉴国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法治基础。


三、实战应用

例题1: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实施。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精炼,4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一要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八五”普法主题主线,纳入“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通俗化阐释,利用各地“八五”普法讲师团,发挥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和遍布基层乡村(社区)的普法阵地作用,常态化地进行学习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二是突出加强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纳入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三是突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抓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研究起草公民法治素养测评指标。持续加强对公民权利义务观念、公共意识、依法维权意识的培养,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328字)

例题2: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请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撰写一篇策论文。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对策可行,语言流畅,1000字以内。

【参考作答】

让法治之光照亮伟大征程

“国无恒强无恒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律乃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奋进新征程,面对法治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使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牢固”;确保司法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民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乘法治“东风”奔赴伟大征程,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把准方向,以“法治之魂”推进体系建设。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弄明白法治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做等问题,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在行动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压实责任,以“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牢牢坚持司法为民这一根本宗旨,保障人民权益、维护人民利益,把惩治犯罪、保护人民、化解矛盾等作为司法为民的重要方式;必须推进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不断加强司法公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设,健全司法公开常态化机制;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以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公平感、获得感、幸福感。

以民为本,用“法治之力”增进人民福祉。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根基在民众。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诉求,法随时变,对于群众关切的新兴重点问题,比如电信诈骗、“饭圈”乱象等,要完善法律法规,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夯实“薄弱点”;通过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用民力找准立法切口,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增进立法机关与社会大众的双向沟通,以逐步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同时,要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规范高效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不断增强法律监督质效,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承载着亿万人民对公平正义的美好追求,让我们举全党之力,压实责任,狠抓落实,让“法治之光”照亮伟大征程,在法治强国之路上不断谱写新篇章。(969字)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