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热点精讲 > 【395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395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024-07-30

一、热点链接

7月11日,国务院发布《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推动者和积极行动者,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关乎美丽中国和海洋强国建设。多年来,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统筹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二、深度解读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做法成效

总书记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海和谐之路。

一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在守正中创新。坚持生态优先,深化对海洋自然规律的客观认识,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中;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系统治理,实现了从单一要素向整体施策、由末端治理到全链条管理的转变;坚持科技引领、多元共治、全民参与、合作共赢,多角度、全方位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涌现出一批像“厦门实践”一样的美丽中国建设、人海和谐的典范,鲜活生动地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落地生根。

二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在探索中前行。率先提出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海洋保护地体系,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增强。中国的海域管理模式也从“平面”转向“立体”,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快速发展,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升。中国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等多种综合监测监管手段,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提升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为海洋生态构筑安全屏障。

三是与世界各国凝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2012年以来,累计向国际组织提交各类提案800余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资源养护等国际规则制定,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紧密对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十年”等重大合作倡议,“蓝色伙伴关系”合作更富活力;广泛开展对外援助与培训,为妥善应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挑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国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关系国家兴衰安危。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关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不断深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持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海洋事业不断发展,中国重视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高度关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964年国家海洋局成立后,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逐步建立。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标志着中国海洋环境保护事业进入法制化轨道。1999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推动海洋环境保护由侧重污染防治向兼顾生态保护转变。中国制定《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2023年再次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实现向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的系统性转变。中国立足增强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打通陆地与海洋,强化陆海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通过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中国的海洋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局部海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明显提升,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和海洋经济绿色转型进程明显加快。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探索中创新,努力构建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环境。

★我国依法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做法

依靠法治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遵循。中国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司法,开展普法,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在法治轨道运行。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1982年,海洋环境保护法出台,历经两次修订三次修正,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与时俱进,是国家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综合性法律。围绕海洋环境保护法,先后制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7部行政法规、10余项部门规章和100多件规范性文件,发布200余项技术标准规范,基本确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除专门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外,其他重要法律也作出了相关规定,如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对海域海岛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了规定,湿地保护法、渔业法对滨海湿地保护、渔业资源保护作了规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对入海口规划、监测、修复等作了规定。沿海省(区、市)发布实施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广西、海南等地专门立法保护沿海沙滩和珍稀动植物资源。

做好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法院积极探索开展海洋环境司法保护实践,1984年以来审理了共计5000余件各类海洋环境民事纠纷案件。海事法院2015年以来审结1000余件涉及海洋环境的行政诉讼案件,探索管辖污染海洋环境、海上非法采砂及非法采捕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等刑事案件。在总结探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中国逐步形成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三合一”的海洋环境保护司法体系,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筑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司法防线。

开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普法。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讲座培训、媒体宣传、知识竞赛、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海域、海岛、海洋环保、海上渔船管理等涉海法律法规,部分地区通过VR(虚拟现实)体验、互动游戏、微电影等形式创新普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成效显著。加大对沿海地区、涉海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宣传,促使地方政府科学合理地保护和使用海域,督促涉海企业履行责任,引导公众提高海洋法律规范意识,让更多涉海单位和群众了解海洋、保护海洋、关爱海洋。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保障

建立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实现陆地和海洋管理体制机制的统筹衔接,逐步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建立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中国高度重视运用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规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结合实践、依法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在污染防治方面,建立入海排污口备案、环评审批、海洋倾倒许可、突发事件应对等制度;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自然岸线控制等制度;在监督管理方面,建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监测调查等制度;在绿色发展方面,建立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捕捞限额和捕捞许可、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发展历程。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门,海洋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职责整合到自然资源部门,交通运输、海事、渔业、林草、海警、军队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共同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通了陆地和海洋,增强了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珠江流域南海海域、太湖流域东海海域设置生态环境监管机构,承担海洋生态环境监督相关工作。沿海各省(区、市)承担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责任,落实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等。多年来,中国形成了多部门协同、中央地方联动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方面情况

近年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积极通过高水平保护,支撑海洋高质量发展,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优化海洋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涉海要求,编制了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划定了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明确了海洋生态空间和海洋开发利用空间布局,统筹优化重点用海活动的分布安排。在强化海洋资源要素保障方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简化、优化落地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要求和程序。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和新增用岛。在推动海洋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稳妥有序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促进海域使用从“平面”向“立体”转变。探索赋予无居民海岛使用权依法转让、抵押、出租等权能,逐步扩大用海市场的市场化配置比例。在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发展,加强在海水淡化、海洋能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工装备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为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目前,我国的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显现出良好成效。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2023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99097亿元,比上年增长6%,增速比国内生产总值高0.8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复苏强劲,量质齐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打造美丽海湾方面情况

海湾是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区域。以海湾为基本单元,以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建设目标,“一湾一策”协同推进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岸滩环境整治,系统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部署美丽海湾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要求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将美丽海湾纳入美丽中国建设全局,明确要求到2027年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美丽海湾基本建成。《“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聚焦美丽海湾建设主线,把近岸海域划分为283个海湾建设单元,将重点任务措施和目标逐一落实到各个海湾。《美丽海湾建设提升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到2027年重点推进110余个美丽海湾建设。目前,美丽海湾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3年底,1682项重点任务和工程措施完成近半,累计整治修复岸线475千米、滨海湿地1.67万公顷,167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超过85%,102个海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较2022年有所提升。

多措并举建设美丽海湾。制定美丽海湾建设的基本标准,以海湾环境质量良好、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人海关系和谐共生为导向,设置五类指标,指导各地开展美丽海湾建设,鼓励因地制宜增设特色指标。建立美丽海湾建设管理平台,利用现场调查和遥感监测等手段,跟踪评估进展,推动实现美丽海湾建设情况智慧监管,督促推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开展海湾综合治理,落实建设任务。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强化政府引导,鼓励经营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美丽海湾建设。综合运用财政投入、专项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项目等财政金融手段,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建设项目落地。加强美丽海湾建设示范引领,鼓励美丽海湾建设制度机制和关键技术创新,开展优秀案例遴选,推广示范经验模式,引领提升美丽海湾建设总体水平。目前,已遴选两批20个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海洋监管执法方面情况

坚持监管执法协调、部门协同、央地联动,构建立体化、全覆盖海洋监管执法网络,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海用岛、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活动。

海上综合监管持续优化。持续提升海域海岛海岸带综合监管能力,加快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的监管体系,发挥综合监管在维护用海用岛秩序、严守资源安全底线、督促生态用海用岛、支撑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目前,中国建设运行海域海岛监管系统、海洋生态修复监管系统、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系统等各类系统,采用卫星遥感-海上-岸基互相补充模式,掌握海域使用、海域海岛空间资源变化及生态环境状况。综合运用遥感监测、海上及岸线巡查等手段,对海域、海岛、海岸线实施高频率监管,对围填海、生态修复项目、钻井平台、海底光缆、跨海桥梁等用海活动,以及海砂资源富集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区、海洋倾倒区、养殖渔业区等重要区域进行重点关注,将海洋生态环境领域违法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持续提升海上监管执法工作效能。

海洋环保综合执法持续强化。近年来,在中国管辖海域范围内开展全面执法。对海洋工程项目、涉海自然保护地、渔业、海上交通运输等开展定期执法检查。实施“海盾”专项执法强化海岸线保护与围填海管控,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碧海”专项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蓝剑”“中国渔政亮剑”等专项执法强化渔业资源保护,对海洋生态环境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震慑。2020-2022年,检查海洋工程、石油平台、海岛、倾倒区等1.9万余个次,查处非法围填海、非法倾废、破坏海岛等案件360余起,严厉打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违法犯罪活动。

★如何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客观认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从海洋生态系统演替和内在机理出发,着力提高海洋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坚持底线思维、生态优先,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筑牢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屏障,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人海和谐。

坚持一体保护、系统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陆海统筹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坚持河海联动、山海互济,打通岸上水里、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构建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的保护治理、监管执法协作机制,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

坚持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中国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持依法治海,统筹推进相关法律法规制修订,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监测调查、监管执法、考核督察等常态化、全过程监督管理,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监督作用,重拳出击、重典治乱,严厉打击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监测评估和体制机制创新,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引领作用,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瓶颈,运用陆、海、空、天多种手段,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治理、监管、应急能力和技术水平。

坚持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碧海银滩也是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探索海洋绿色发展路径,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渔业等绿色产业,不断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立足“双碳”战略目标,以减污降碳为抓手,协同推进海洋领域增汇与减排,发展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绿色低碳经济新业态,促进海洋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共治。坚持政府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主导地位,在制度设计、科学规划、监管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建立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激活经营主体、交易要素和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打造可持续的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模式,全社会协同发力、多元共治,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坚持人民至上、全民参与。中国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新期待,切实解决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提升亲海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亲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弘扬人海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文化,形成全民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识和行动自觉,打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坚持胸怀天下、合作共赢。中国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开放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宽广的视角,与世界各国人民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共同应对海洋生态环境挑战,坚决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坚持互信、互助、互利的原则,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共享保护和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共建清洁美丽的海洋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三、实战应用

例题1:结合给定材料,请你概述我国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主要举措。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清晰,400字左右。

【参考作答】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将海洋生态系统作为整体考量,准确诊断海洋生态问题,合理确定保护修复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模式,优选修复措施技术,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二是科技支撑标准先行。强化对海洋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的研究,开展技术攻关,建设标准规范,提高生态修复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强化修复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沿海省(区、市)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主要在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态受益范围较广的海域、海岛、海岸带等重点区域开展。出台《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四是实施重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等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不断增强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海洋碳汇能力,筑牢海岸带生态安全屏障。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29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2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5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0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