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最新热点精讲 > 【第151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第151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2022-03-21

一、热点链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考察调研,总要去农田看一看,察墒情、看苗情、问收成。“庄稼能不能浇上水”“地里有没有套种豆子”“不再打链枷了吧”……家常话语,意味深长,饱含着总书记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殷殷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安全在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之所以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习近平深入阐述了粮食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我们端不稳自己的饭碗,就会受制于人”。“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二、深度解读

★我国粮食安全基本情况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产量创历史新高。我国的粮食进口也处于历史高位。2021年全国进口粮食16453.9万吨,同比增长18.1%,玉米、大豆、小麦等进口较多。

★我国维护粮食安全的主要做法

中国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实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严管控各项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优质耕地,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实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目前,全国耕地面积13488万公顷,比1996年增加480多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700多万公顷,比1996年增加450万公顷左右,夯实了粮食生产基础。

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60多万公顷,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1-2个等级,每公顷粮食产量提高约1500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实施耕地休养生息规划,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持续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逐步消除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为依托,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万公顷,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近1500万公顷。加强建设东北稻谷、玉米、大豆优势产业带,形成黄淮海平原小麦、专用玉米和高蛋白大豆规模生产优势区;打造长江经济带双季稻和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核心区;提高西北优质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生产规模和质量;重点发展西南稻谷、小麦、玉米和马铃薯种植;扩大东南和华南优质双季稻和马铃薯产量规模。优化区域布局和要素组合,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的有效供给。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规划建设一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开发种类齐全、系列配套、性能可靠的节水灌溉技术和产品,大力普及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高效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实现农业生产水资源科学高效利用。

(二)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中国农业人口规模巨大,通过城镇化减少农业人口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障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为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相继取消牧业税、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特别是在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逐步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通过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措施,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保障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完善生产经营方式。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亿万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全国家庭农场近6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7万个,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三)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促进国有粮食企业跨区域整合,打造骨干粮食企业集团。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跨国粮食集团,支持中小粮食企业发展,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搭建了规范统一的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服务宏观调控、服务粮食流通的功能不断提升。全国粮食商流、物流市场达到500多家。粮食期货交易品种涵盖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各地发展多种粮食零售方式,完善城乡“放心粮油”供应网络,粮食电子商务和新型零售业态发展态势良好。搭建粮食产销合作平台,鼓励产销区加强政府层面战略合作。2018年组织各类粮食交易会3935场,成交粮食近13627万吨,成交金额2319亿元人民币。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举办“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意向购销粮食达6000余万吨,推动产销合作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注重规划引领。编制《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从不同层面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引领农业现代化、粮食产业以及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多维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防止出现“谷贱伤农”和“卖粮难”,在特定时段、按照特定价格、对特定区域的特定粮食品种,先后实施了最低收购价收购、国家临时收储等政策性收购。收购价格由国家根据生产成本和市场行情确定,收购的粮食按照市场价格销售。随着市场形势发展变化,粮食供给更加充裕,按照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2014年起先后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等粮油品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全面实行市场化收购。2016年起逐步完善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政策性收购比例,实现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发挥粮食储备重要作用。合理确定中央和地方储备功能定位,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守底线、应大灾、稳预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地方储备粮主要用于区域市场保应急、稳粮价、保供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加快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引擎带动作用,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统筹建好示范市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促进居民膳食多元化。顺应饲料用粮需求快速增长趋势,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和转化,推动畜禽养殖发展,满足居民对肉蛋奶等的营养需求。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储存、加工、销售等服务。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基本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深入推进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成功培育出数万个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实现了5-6次大规模更新换代,优良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加快优质专用稻米和强筋弱筋小麦以及高淀粉、高蛋白、高油玉米等绿色优质品种选育,推动粮食生产从高产向优质高产并重转变。

推广应用农业科技。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2.8个百分点。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技术大面积推广,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达到38.8%、37.8%,病虫草害损失率大幅降低。2004年以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共建设丰产科技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1276个,累计增产粮食1.3亿吨,项目区单产增产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攻克了一系列粮食储藏保鲜保质、虫霉防治和减损降耗关键技术难题,系统性解决了中国“北粮南运”散粮集装箱运输成套应用技术难题。不断扩大先进的仓储设施规模。安全绿色储粮、质量安全、营养健康、加工转化、现代物流、“智慧粮食”等领域科研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七)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颁布和修订实施《农业法》《土地管理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种子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农药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2014年底,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明确各省级政府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的事权与责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考核机制,明确由国家相关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实施考核工作,进一步压实地方政府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切实强化市场意识和法治思维,牢固树立依法管粮、依法治粮的意识,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完善粮食库存检查方式方法和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构建粮油安全储存责任体系和行为准则,确保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建立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

★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挑战

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仍面临许多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市场上粮食供应链不稳定,对粮食进口的影响不可忽视。从国内生产的角度看,中国资源有限,对于耕地的保护建设仍需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也有待提高,当今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中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部分农业机械有待升级。另外,农民的利益问题难以解决,农民收入过低,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无人种粮。

在两会期间谈到耕地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还历数了当前几类突出问题:挖湖造景,挖鱼塘、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占用耕地乱象屡禁不止;在耕地占补平衡上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放任乱占耕地建房,“崽卖爷田心不疼”……

★习近平两会谈粮食安全精神要点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总书记讲话中有一系列十分深刻的观点,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

要点一: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习近平多次讲到“国之大者”。这次强调的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我国14亿多张嘴要吃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老百姓最朴素的话透出的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只有吃饭问题解决了,整个大局才有了基础性、根本性保障。2021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间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总书记感慨地说:“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算的不仅仅是经济账。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是一本沉甸甸的政治账。一言以蔽之,只要粮食不出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这是习近平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管全局的战略性思想。也正因为这样,总书记多次讲、反复讲,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要点二:保障粮食安全的底线思维

思想到位了,行动也要跟上。联组会上,习近平提出四方面要求:一是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二是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三是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四是节约粮食。习近平强调,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四方面要求,贯穿其中的是底线思维。其一,如果不共同担责,有些地方就很可能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后果不堪设想。其二,如果布局不合理,有的生产过剩,有的又缺口很大过于依赖进口,这就会造成供给结构上的严重失调。其三,如果种粮效益越来越低,种一亩粮还不如打几天工,那谁来种粮呢?其四,如果浪费之风不刹,粮食的损失不可估量。

要点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习近平在会上指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换言之,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这些年,习近平反复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他还说,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可见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视。

18亿亩耕地红线怎么守,联组会上,习近平有两句话非常重要。第一,农田就是农田;第二,农田必须是良田。前一句讲的是数量。突破红线不行,变通突破也不行。习近平强调,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后一句讲的是质量。耕地资源本就有限,绝不能“靠天吃饭”。习近平强调,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保数提质,习近平这些要求就是强调耕地保护必须是实打实的。要做到实打实,靠的是“长牙齿”的硬措施。总书记在联组会上讲得再明确不过:“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要点四: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谚说得好,“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种地不选种,累死落个空”。这次联组会上的讲话,习近平从更高的层次谈了良种问题。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353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9774人

2025预定【面试真题4期】

1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42人

【基础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24节网课

120.00

销售 638件
浏览 5367人

【提升套餐】浙江笔试宝典+浙江时政热点+公文写作+案例分析+优秀习作集+64节网课

358.00

销售 56件
浏览 61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